要闻快讯 上城要闻 上城发布 书记报道集 经济 人文 媒体聚焦 视频报道  民   政
时事快讯 上城矩阵 专题集萃 区长报道集 社会 法制 美丽上城 数字报纸  网上信访  网上办事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承诺书 上城网违法与不良信息及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71—87828327,举报邮箱:scjb315@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专题  “文明出境游大讨论”专题  

当前位置
上城新闻网> 人文
800岁的南宋御街依旧生机勃勃
800岁的南宋御街依旧生机勃勃
2015-05-08 09:45:12  来源: 上城报  

 
 

    编者按:要说杭州城里最能牵动百姓心弦的一条城市道路,非中山路莫属了。南宋时的中山路是都城临安南北走向的主轴线,是御街,也称天街。明代有“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来描述南宋时期的繁华。

    为保护这条曾经繁华的街道,恢复以往胜景,中山路在2008年实施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逐步将南宋御街打造成了一条承载城市记忆、再现市井生活、交融东西文化的国际旅游综合体,老年人在这里追忆历史,年轻人在这里体味风情,外国人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2015年4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中山中路也位列其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条800多岁的老街,焕发生机的每一次蜕变。

    如果说西湖是挂在杭州脖子上的明珠,那么中山路就是系在杭州腰上的一条玉带。中山路,是一条集历史、商业、文化为一体的街道。说历史,它是南宋古都的“御街”,上接吴越、南宋,下通民国、新世纪,道路上叠印下多少帝王、商贾、百姓的租履;说商业,闻名海内外的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朱养心等药店,还有杭剪、杭粉、杭烟、杭线、杭扇等“五杭”几大名店都曾汇聚在此;说文化,钱镠射潮、岳飞冤死众安桥风波亭、施全望仙桥刺秦桧、朱养心传奇膏药、胡雪岩自办胡庆余堂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百年,岳飞、于谦、陆游、朱淑真、罗贯中、施耐庵等历史名人的轶闻在市井坊巷流传。可以说,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段深深的“中山路情节”,但是到了20世纪末,中山路日渐衰落,百姓整治整治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为了保存老杭州的文化风貌,杭州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复兴中山路,有机更新城市文化”的战略构想,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在2008年正式启动。

    重建骑楼坊墙 修复保护建筑

    中山路两侧,坊巷、里弄连绵不绝,南宋时的坊巷结构至今犹存,这些坊巷不仅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保存着杭州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结构,同时也是老杭州人最为集中,由南宋发展延续至今的杭州市井生活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保留了带有浓厚的地方历史特征的市井生活和邻里空间格局。这些街坊以最为真实和鲜活的方式,保留了杭州由南宋延续至今关于建筑的“遗传基因(DNA)”。

    中山路步行街疏通和修复18条小弄小巷,打通中山路与后市街、光复路的联系,又重建了五处坊墙,把原本步行街900多米的线性街道空间改变为5-6个城市院落空间。同时,中山路骑楼所在的路段(高银街至西湖大道段),街道东侧的老建筑保留相对完整,而西侧则有大量的新建建筑。通过加建骑楼,恢复了曾经的12米宽历史尺度,体现了悠游松弛的生活气息。

    上世纪20年代,中山路拆去门栅,拓宽马路,铺浇沥青,中山路两旁的店家趁此良机建房筑屋,西式商店的洋化门面日渐风行,商贸金融在这条杭城最古老的南北大道上迅速聚集,鳞次栉比。这些商业建筑或白墙黑瓦,古朴淡雅;或雕饰繁复,欧味十足;或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但大都两三层高,三五开间门面,呈现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新旧交替的近代商业建筑的特点。随着岁月的洗礼,部分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又通过修复完善,保持了街区历史外貌的完整统一。

    引活水入古街 再现路河相融

    “路河相融”原本是杭州的城市风貌和城市肌理。今天的中山路步行街(西湖大道至鼓楼)实现了引水入街,水系有宽有窄,有石有草,有深有浅,水流潺潺,鱼游浅底,睡莲依依,人水相亲。从南到北的13个大小不一的水景池,或在路左,或在路右,水与路互为交织,错落有致。水景池底下连通,各有景致,有的辅以假山,有的建有小瀑布,有的增置小亭,再现了杭州“路河相融”的历史风貌。

    水系利用鼓楼到西湖大道段两头较高中间稍低的地形,形成鼓楼到高银街段水渠坡度较陡,水深在100毫米左右,水流湍急;高银街到惠民路段坡度中等,水深120毫米-300毫米之间,水流较快;惠民路-西湖大道段水渠坡度较缓,水深在400毫米-700毫米之间,水流平缓。

    这一设计取从宋到明初杭州园林的古意,以散落的方池与浅水道相结合,配以绿化和景观石形成可以回溯到南宋诗意的园林气息。在浅水系内配合自然池岸,通过水系绿化、水生植物的配合,形成水生态系统。并在浅水系中设置过水石、溢水石、跳水石等,使水在流动中呈现多种姿态,形成视听一体的独特景观。

    老字号依旧在 游客商贾云集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在南宋时期,中山路清河坊一带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商贾云集之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路一带仍留下许多百年老店,如万隆火腿庄、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王润兴、景阳观、羊汤饭店等。

    中山中路79号的三层西式洋房,就是名声在外的万隆火腿庄。这家老字号始创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一百多年来一直屹立于此处,5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售卖的还是腌腊制品三大件:火腿、香肠和酱鸭,而其火腿等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中山路高银街口,有一家与别处不同的麦当劳。这幢圆弧形西洋建筑始建于1926年,是当年的四拐角张允升百货店旧址,大气的店面引得外国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据说当初为了让商店看上去更气派,张允升的老板特意将这座楼设计成假四层建筑,实际内部是三层楼房。内部装修则依旧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大厅里是白色的欧式柱子,这或许是杭州城乃至全国最与众不同的麦当劳。

    亮出孝亲名片 寄托老人情感

    老字号纷纷回归,老房子满目皆是,整体提升改造后的中山中路成为杭州老年人寄托情感的光顾落脚之地。与此同时,中山中路沿线的原住民们正在老去。中山中路所在的湖滨街道,60岁以上老人比例已高达29.25%。湖滨街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去年对全长1.3公里的中山中路(西湖大道—庆春路段)进行重新定位:打造“杭州老街——中山中路孝亲文化特色街”。

    商业业态上,将增加中老年人服饰、医药店铺、传统小吃等特色商铺,张小泉、孔凤春、江南春等杭州老字号。沿街风貌上,对街两侧立面进行梳理,利用色彩、线条统一整体装饰,最大限度地彰显孝亲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沿街风貌景观。市政设施上,针对老年人群体,道路两侧将增设休闲坐椅、供轮椅上下的无障碍坡道,公共卫生间里将增加无障碍设施比例。

    一条充分体现古代孝亲文化的坊巷——百岁里,也被浙大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挖掘出来,就在东平巷社区,如今已改名积善坊。重阳节期间,这里将竖石碑、贴宣传画等,表彰高龄老人,使传统的孝亲文化重回杭州坊巷,重建“守望相助”的社区肌理。

    布局智慧旅游 老街要年轻态

    每年,上城区吸引着2600万游客驻足游玩,其中,河坊街、南宋御街是必经之地。只是,河坊街、南宋御街(西湖大道——清河坊鼓楼段)是人文历史景观,如果不知道相关的人文历史,游客通常只是走马观花。

    如何给外地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从而延长旅游时间,延伸消费?去年5月份,上城区风景旅游局启动了清河坊·南宋御街的“智慧旅游”试点,在这些景点推进一系列智慧应用。目前,已上线的微信公众号“清河坊·南宋御街”,不仅为游客推送了景点信息,同时还设置了语音导游功能。不仅如此,逢端午、七夕、中秋等佳节,公众号上还会推出一系列有奖活动。比如,民俗物件、休闲电影票等奖品。

    下一步,南宋御街、清河坊还将推动免费WiFi全覆盖。将推出人和景、人和商家互动的App。游客下载App后,除了有“文字导游”,还将添加音频、视频,以及在线互动。不仅如此,通过App,把手机对着南宋御街上的任何一个牌坊,将从屏幕看到南宋时的景象。比如,游客站在牌坊前拍照,拍出来的照片背景是南宋时的情景。App将实现人和景区的衔接,为管理部门积累、提供大数据,实现更好的旅游管理。

作者: 李岚 整理  编辑:张泽媛
上一篇: 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赴杭州博物馆演出
 【相关阅读】
上城视频 更多>>
上城新闻20170320总第401 ...
上城新闻20170313总第400 ...
上城新闻20170306总第399 ...
上城新闻20170227总第398 ...
上城要闻 更多>>
区直机关工委吹响“三联三领、三学三争”集结号
· 区工商联荣获2017年度宣传思 ...
· 3月15日起我区第二类疫苗实行 ...
· 区编委办多措并举抓党风廉政建设 ...
· 我区2个项目获浙江省扶持体育发 ...
· 区直机关工委推进“三联三领”落 ...
媒体聚焦 更多>>
从头开始 送上祝福
浙江日报 | 上城区打造十分钟健康服务圈 ...
杭州日报 | 赵一德调研南宋御街遗址陈列 ...
上城报 | 上城汇聚各方力量抓好“关键 ...
杭州日报 | “E·智”同心荟揭牌
上城报 | “她TA共同体” 聚巾帼力 ...
美丽上城 更多>>
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 ...
西江千户苗寨
热闹的雷山苗年
红色赞歌 生日祝福 ...

联系电话:0571-87812128 E-mail:hangzhousc@163.com 2006-2007 © hzsc.hangzhou.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浙ICP备0603699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00号上城区新闻报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