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茅庐” 本报讯 位于场官弄63号(注:在大学路新村)的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将于8月底9月初对外开放。
“风雨茅庐”2008年就曾修缮过,为什么今年才正式开放?
上城区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恰恰也是郁达夫烈士殉难70周年,所以在9月前修缮开放郁达夫故居,以此缅怀纪念中国抗战最后牺牲的文化战士。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郁达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去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郁达夫也在其中。
郁达夫亲手建的“风雨茅庐”快80岁了 当年花了1万5千大洋还用了朱漆、水泥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
杭州的“风雨茅庐”是怎么来的?是郁达夫亲手盖起来的!
这还要从1933年开始说起。当年,因为从事进步文化活动,郁达夫被当局警告和监视,被迫跟第二任妻子王映霞离开上海到杭州避难。当时,他们先在杭州的玉皇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后来又置换成了场官弄里的一块空地,面积约1亩1分。
场官弄在哪里?就在上城区大学路东面的大学路新村。
1935年底,郁达夫开始在场官弄的空地盖“风雨茅庐”,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装饰,都是他自己一手设计的。
1936年开春,一座砖木结构大宅“风雨茅庐”建成完工,据说当年花了郁家1万5千多大洋,用了朱漆、水泥等当时还比较少见的材料。
郁达夫在风雨茅庐只住了1年多,就把房子转卖给了一位国民党将军,所以他当时所用的物件以及图文资料已经找不到了。
“风雨茅庐”的基本格局
上城区根据一些回忆文字资料,基本摸清了“风雨茅庐”的基本格局——
总面积281平方米,分正屋和后院,正屋西侧有5间平屋,沿街开有两扇铁质大门,正屋的东侧有一个月洞门,过月洞门便是后院,后院建有书房与客房,院内东北角还有厨房和卫生间共四间;正屋为三开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面木柱回廊,正屋中间为客厅,客厅东西两边均为卧室。
从解放初期至2007年期间,风雨茅庐一直被作为横河派出所(现为小营派出所)办公用房。
2008年初,横河派出所(小营派出所)搬迁后,上城区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修缮后,由浙江美影影业有限公司、杭州凯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办公场所使用至今。
了解郁达夫在杭州的生活
“2008年是对郁达夫故居修缮,这一次是保养!”负责维修的湖滨指挥部工作人员说,这次主要是修补天花板、补种绿化、修理排水系统等,预计8月5日完工。
开放后,三开间的正屋(1号楼)是郁达夫故居陈列馆,后院的2号楼是按历史资料还原的卧室、书房。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风雨茅庐”将展出5部分内容:序厅-杭州足迹(郁达夫的形象雕塑等)、走进郁达夫(郁达夫的生平介绍)、杭州情怀(郁达夫关于杭州的作品以及杭州的故居)、郁与文(郁达夫的作品赏析以及书籍)、永恒印记(后人对郁达夫的怀念)。
“风雨茅庐”正式开放后,将是上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教育基地。
“风雨茅庐”将展示怎样的郁达夫?
为了尽可能接近历史原貌,上城区多次跟富阳郁达夫故居对接,并联系郁达夫的后人,请他们一一确认方案、图片、文字内容等,“8月上旬陈列差不多搞好了,他们还会过来!”
“风雨茅庐”跟富阳郁达夫故居会有什么不一样?
湖滨指挥部说,由于郁达夫建房时用的材料比较好,“风雨茅庐”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建材都是“原版”的,连室内地板都是当年铺的。
开放以后,参观者能看到郁达夫的抗日著作、书信往来、郁达夫小说奖等文史资料,陈列的史料中,有多个郁达夫生活的侧面。
比如,“家在严陵滩下住(郁达夫童年)”陈列板块,这样写到——
1911年,郁达夫转入杭州府中学,与徐志摩同班。第一次的投稿就被采用的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报纸是当时的《全浙公报》,当看见自己簇联的一串文字,被植字工人排印出来的时候,虽然是匿名,阅报室里也没有人知道作者是谁,但小达夫心头狂跳着,脸上马上变得朱红,自己回忆说,哄的一声,耳里也响了起来,头脑摇晃像在船里,眼睛也没有了主意,看了又看,虽则从头到尾,把那一串文字看了好几遍,但自己还在疑惑,怕那并不是自己投去的稿子……
有讲郁达夫求学情况的——
时在杭州街头旧书店里常常会出现一位孤独的少年学子,那时候,杭州的旧书铺都聚集在丰乐桥、梅花碑的两条直角形街上,每当星期日的早晨,郁达夫就在床上已经盘算了,这一礼拜需要多少伙食费,又怎样再节省一些下来,又怎样买到最经济最有用的书籍……
原来,那时杭州的旧书店在丰乐桥和梅花碑。
1933年移居杭州,郁达夫在《中学生》杂志上这么推介杭州——
一、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啖煨笋,保俶塔看晓山,苏堤看桃花等等。二、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等等。三、秋时幽赏:满家弄赏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