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news.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岁月静好 只因“疫”路有你们

2021-12-17 10:48:07来源:上城报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攻坚战正在全面打响。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为万家灯火而负重前行,他们不惧风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最美“逆行人”。

——“看到结果是阴性,特别欣慰”

日均检测千余份 上城疾控中心“检”出“加速度”

   凌晨的实验室很安静,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方叶珍和同事们紧张忙碌着。在样本制备区,他们将转运箱内的样本取出,进行信息核对、录入系统、编号,确保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随后,他们坐在生物安全柜前,一个个拧开标本盖,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整个过程繁琐而机械,拧了近千只“瓶盖”的手,举着加样枪的手臂、保持几小时端坐姿势的腰背,早已酸痛肿胀。

   检测工作结束,通宵工作的方叶珍和同事们脱下防护服,鼻梁和脸颊因长时间戴N95口罩,被勒出了深深的红印,“我们都习惯了。”方叶珍揉了揉腰,最近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高强度、高压力,每个人通宵达旦至少3次。

   为了能更快检测出结果,大家不仅要全副武装,还要克服喝水、吃饭、上厕所等一切基本的生理需求,“最长的一次是下午6点多进去,一直到第二天上午6点,整整工作了12个小时。”数据显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日均检测核酸样本1000余份。

   方叶珍说,虽然每天工作下来都非常疲惫,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而当每批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是阴性时,他们都会感到欣慰。

——“每天要打200多个电话进行信息核查”

保护绿码 我们有“最强大脑”

   当下,健康码相当于人们自由活动的“入场券”,守住绿码的背后,是无数在基层一线的“隐形英雄”在默默运转。

   作为紫阳街道人员信息数据排查处理工作的“总舵手”,最近袁萍高速运转——涉及人员是属于密接还是次密接,应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管控,是否要进行核酸检测,都需要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核和判断。从12月7日到9日,袁萍3天只休息了10个小时。

   除了负责统计流调信息外,袁萍还要帮助居民“转码”。经过短时间的磨合,袁萍带领着数据处理中心的同事,在4个小时内就完成了900余条数据分析研判审核。

   每天6点到岗,向居民打电话核查信息,再登陆浙政钉系统,提交居民提供的转码证明材料,直到凌晨3点下班回家……这是小营街道长明寺巷社区公共服务站副站长陈帆的一天。

   “每天要打200多个电话进行信息核查。”陈帆说,她一边打电话,一边还要在电脑记录,有时顺利的话一通电话只需3、4分钟,遇到老人家可能需要花费十多分钟,“看到大家发来的转码成功的感谢短信,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上城,像袁萍和陈帆这样的“转码员”还有很多,正是无数个“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才成功守护住了绿码。

——“宝宝取名尹翕杭,‘杭’也希望杭州平安!”

因地制宜开展防控 为产妇开通临时“绿色通道”

   12月13日晚上快9点,还在笕桥街道东港社区忙碌的夏凉接起了一通视频电话。“夏主任,我老婆生了,母子平安,你看6斤多的男宝宝!”

   原来,12月9日,东港嘉苑一区临时封闭,这让本打算当天去产检的刘女士一时没了主意。刘女士的丈夫尹先生为此向社区寻求帮助,得知刘女士的预产期就在三天后,且患有妊娠糖尿病,便立即联系了区卫健局的工作人员,经过和相关部门及医院的沟通,当日下午由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车护送到医院。

   “产检情况良好!医生建议再回家休息等待。”接到尹先生的电话后,东港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夏凉即刻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回到小区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一旦有生产迹象立刻联系我。”夏凉说。

   12月12日上午,在夏凉的安排下,尹先生拎着一个黑色行李箱和两个袋子,和妻子刘女士再次一起坐上笕卫中心的专车。

   尹先生说,多亏了社区党群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及时联系医院并协调安排车辆,宝宝才能顺利降生。“宝宝取名尹翕杭,希望他以后平安健康,茁壮成长,‘杭’也希望杭州平安!一起加油,共克疫情!”

——“一晚上做了980个左右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结果高效的背后是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夜已深,路灯照耀,树影婆娑,集装箱式的服务点灯光醒目,窗外贴着详细的核酸检测预约和结果查询的操作流程。身穿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的一名工作人员,守在里边,眉眼间能看出是位清秀的姑娘。

   姑娘叫刘贺,1999年出生,老家辽宁,到杭州才3个月,一直就在这处服务点工作。她从下午2点半开始上岗,一直要到次日凌晨2点才能下班。此前服务点工作还不算忙,但随着最近杭州疫情形势变化,核酸检测量上升,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一晚上做了980个左右,之前多的时候也就五六百人。”刘贺表示。

   “是社区让我们过来的,听说这里半夜也能做。”两位需要做核酸检测的市民前来询问。刘贺让对方出示身份证,录入信息后,很快就完成了检测。还没等休息一会,又来四位需要做核酸的年轻人,刘贺再次一一录入信息,完成检测后告知对方要一天左右查结果。

   凌晨2点,刘贺换下防护服,恢复了一个年轻姑娘本来的样子:盘着的发髻,衬着年轻秀丽的面庞。

——“我们啥都能干,一定一切听从指令”

“红马甲”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

   “你们尽量安排,我们啥都能干,一定一切听从指令!”她是吴菊珍,是长明寺巷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居民委员,更是一名“红马甲”。

   12月11日晚,小营街道长明寺巷社区发现两例由阴转阳确诊病例,看到社区工作人员连夜走访、通知、排查,吴菊珍坐不住了,“书记,我要加入!别看我年纪大,爬楼入户,我都行!”于是,吴菊珍跟随流动核酸检测组开始对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上门核酸检测,帮助医护人员对居民信息进行核对登记。

   12月12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还飘着细雨。路上行人稀少,吴菊珍又出现在了长明寺巷管控区域卡点,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帮工作人员一起准备早餐,挨家挨户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分发暖心早餐,拿着小喇叭告知管控区域人员买菜地点……

   吴菊珍平日里就积极支持社区活动、热心公益事业,照顾老人、为社区跑腿买东西、维修桌椅板凳等力所能及的事,她都抢在前头,邻里们私下都亲昵地叫她“社区百事通”。

   “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忙碌,但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要用自己一点点的光热去温暖更多的人。”吴菊珍说。

——“口罩、测温、‘三码’查验必须全部落实”

两次拄拐“偷”跑出来 只为这一句提醒

   “口罩、测温、‘三码’查验必须全部落实,我们每天会来检查。”在九堡街道江涛社区,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一瘸一拐吃力地在属地商铺里进出巡查,不断提醒着居民,同时还和志愿者们交代巡查的注意事项,不遗漏任何点位。

   陈岳燕的脚伤是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受伤的,手术后需要修养,但当时疫情爆发,她只休养了一个月不到就拄着拐杖来上班了。

   “当时疫情形势那么严峻,社区里年轻的同事们都没日没夜地工作,我在家哪能躺得住,哪怕帮着接听电话也好的。”陈岳燕说起她的脚伤就像没事人一样。

   也正因为那时候没有养好伤,便留下了后遗症,直到今年10月,她在医生的建议和社区同事们的“催促”下,才去动了脚踝手术,医生开了3个月修养证明,结果还没到1个月,又遇到疫情反复,瞒着家人,她又一瘸一拐地“偷”跑出来了。

   虽然已经55岁了,但是陈岳燕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很高涨。每天一早,她就召集志愿者分配工作任务,然后带队去各个商铺、小区小门等重点点位进行巡查,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讯息……连双休日,她都坚守在岗位。

作者:综合报道 编辑:魏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