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 上城要闻 上城发布 书记报道集 经济 人文 媒体聚焦 视频报道  尚城笔谈  民   政
时事快讯 上城矩阵 专题集萃 区长报道集 社会 法制 美丽上城 数字报纸  网上信访  网上办事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承诺书 上城网违法与不良信息及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71—87828327,举报邮箱:scjb315@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专题  “文明出境游大讨论”专题  

当前位置
上城新闻网> 快讯
痛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2021-05-22 18:42:04  来源: 央视新闻   

痛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_杭州网

央视新闻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和母亲的一次出游让他找到了一生的目标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

△袁隆平(左)和母亲

因为父母的关系,袁隆平的少年求学时代去过很多地方,让袁隆平见识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6岁那年,母亲带袁隆平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次旅行稍显奇妙。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说。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袁隆平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这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他守护了近70年

那一点意外发现 慢慢“生根发芽”

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问题是生活中的大问题,由于物资匮乏,按月取粮则成为每个家庭获取粮食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老发现了试验田里的第一株天然杂交稻,继而推开了水稻杂交实验的大门。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书

1960年7月,袁老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6年后,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同年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后,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

△论文手稿

700公斤、1500公斤......他屡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在袁老研究和实验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与质疑。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2年后,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产一倍有余。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14年10月10日,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袁隆平院士视察超级稻情况。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2020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

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冲击双季稻亩产纪录成功!袁老90岁生日愿望,也在这一刻实现。

这位“90后”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

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是什么让这位身披无数荣誉的老人在90岁高龄依然努力奋斗?正是梦想的力量。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他,是稻田里的守望者

袁老,走好!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长沙晚报等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文雅

策划丨何肖南

编辑丨程程 王丹妮


作者:   编辑:汪浩
上一篇: 共产党员习近平丨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
 【相关阅读】
上城视频 更多>>
上城新闻20210226总第531 ...
上城新闻20210205总第530 ...
上城新闻20210129总第529 ...
上城新闻20210122总第528 ...
上城要闻 更多>>
我区举行“行走中的红色党课”百队千人毅行活动
· 上城区14个街道正式揭牌
· 以民声促民生 从治水到智水—— ...
· 钱塘智慧城疏通“毛细血管”让百 ...
· 防汛,我们在行动!
· 只接种一针的新冠疫苗,上城开打 ...
媒体聚焦 更多>>
这是杭州最大最全的海鲜市场  近江水产市场开始搬迁
| 我区爱国卫生智慧管理大数据 ...
上城报 | 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
上城报 | 湖滨有个“洋雷锋”米莱
杭州日报 | 杭州最大的海鲜市场即将搬迁 ...
杭州日报 | 老底子的望江门将变身活力望 ...
美丽上城 更多>>
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 ...
西江千户苗寨
热闹的雷山苗年
红色赞歌 生日祝福 ...

联系电话:0571-87812128 E-mail:hangzhousc@163.com 2006-2007 © hzsc.hangzhou.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浙ICP备11041366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上城区新闻报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