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通’系统整合了各类报表,还能自动汇总数据,现在填报表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方便多了。”最近,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天杭社区社工杨莉,从繁琐的填表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到第五网格铁路宿舍片区走访。
杨莉说的“一表通”,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不仅是减少表格,更主要是搭建基层“数据仓”,推动基层治理走向“智”理。6月9日在上城区举行的全区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一表通”场景正式面向上城区所有街道、部门推广应用。
一直以来,表格多、系统多、数据难赋能等问题是基层工作的痛点。在闸弄口街道,15个社区、226名社工要服务11万人口,而且事务性工作挤占了七成以上服务居民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上级下达到社区的各类表格多达500余张,占据社区40%的精力。就拿杨莉来说,作为一名企退条线社工,辖区内2000多名企退人员的住院报表、退休报表、慰问报表……过去都得她一点点做,到了年底应对考核,不得不加班加点。
而且,由于缺少统一的填报系统,表单填报又分散在各个业务条线,导致同一内容多头录入、重复填报现象严重。比如,过去消防、食品安全等各条线检查交叉,需不同社工多次上门登记。
为此,闸弄口街道探索实施社区“一表通”新模式。着眼报表多而重、基层数据散乱杂,街道将各类报表拆解整理为300余个数据字段,汇入归总各治理要素信息15.9万条,为“驾驶舱”注入数据,让治理要素数字化。着眼数据采集难、更新慢、精准性不强,设定5大治理要素、8项基本信息、203个特定种类标签,为“数据仓”分门别类,可以自动生成导出表格。
如此一来,系统极大程度解决了多头报表、重复报送等问题,并深刻推动党政机关内部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以闸弄口街道为例,“一表通”推广以来,街道各科室平均每月减少160小时的填报时间,社区平均每月减少了78小时填报时间。
在闸弄口街道、湖滨街道等地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上城区将在全区全面推广“一表通”,即构建“一表通”数字报表应用场景,并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形成高频表单数据底库,实现数据一体集成、表单实时共享,重塑区—街—社三级报表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今年7月底前,上城将完善“一表通”表单底库和运行机制,应用场景在各级各单位全面铺开;12月底前,强化“一表通”数据分析、数据支持等能力,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功能,将“一表通”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的最佳案例。
(据《杭州日报》 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吕啸 李凌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