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清单监管、一支队伍全管” 采荷服装特色街区 打造“监管一件事”改革样本
开展批发市场“监管一件事”执法行动。
杭州日报讯 即使炎炎夏日,中国服装特色第一街仍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这里拥有22家专业市场、近1.5万个档口摊位,从业人员5万余人,日均人流量达10万余人。
街区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传统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弊端日益显露,如何破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服装特色街区指明了方向。
7月20日上午,采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走进广州原创女装市场,开展批发市场“监管一件事”执法行动,综合检查了生活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维保情况等高频事项,并对一家涉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店铺进行处罚并责令其尽快整改。
“‘一支队伍管执法’,告别传统的‘分散执法’、‘单兵作战’执法方式,打破部门壁垒,扫除监管盲区,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提升执法能力、降低行政成本。”采荷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庭华介绍,自今年6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以来,通过队伍物理融合形成了由街区综合服务中心与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消防、交警、派出所、司法和劳动监察的“1+7”街区执法改革体系。
同时,服装特色街区立足人流复杂多、配套服务多、监管要素多的“三多”特点,在街道纪工委的监督下,全面针对性梳理街区管理权责和执法事项,确定了普通执法事项408项、高频事项43项,制定了服装特色街区监管执法“一张清单”。
“一张清单监管、一支队伍全管,通过这样的常态化综合执法,可以形成街区‘全景式画像’,从而能更精确掌握22个市场情况,以此加强有效监管,并更好地提升街区服务能力。”王庭华表示,为此,街道正不断加强执法队伍业务学习与培训,使其从“专科队员”向“全科队员”转变。
此外,数字赋能也为深化改革、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助了一臂之力。在街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智慧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街区市场各类监管事项按照数字化模块应纳尽纳。
“街区人流、水电、消防、烟感、停车等一旦发现问题,指挥室就会通过对讲机和小程序预警等方式第一时间派单给距离最近的街区综合执法队员和路面综管,会立刻通知该市场责任主体,形成联动处置机制。”王庭华说。
接下去,采荷街道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迅速有效整合条线资源,加快各执法部门融合,继续推进服装特色街区“批发市场一件事”监管场景的扎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