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 上城要闻 上城发布 书记报道集 经济 人文 媒体聚焦 视频报道  尚城笔谈  民   政
时事快讯 上城矩阵 专题集萃 区长报道集 社会 法制 美丽上城 数字报纸  网上信访  网上办事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承诺书 上城网违法与不良信息及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71—87828327,举报邮箱:scjb315@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专题  “文明出境游大讨论”专题  

当前位置
上城新闻网> 时事快讯
“典”亮新时代|文者,贯道之器也
2022-03-20 08:48:16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讯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文”与“道”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历代文论家阐释的重要命题。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为了反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提出“修其辞以明其道”。他的门生李汉在为《昌黎先生集》所作的序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文者,贯道之器也。”意思是文章是贯通“道”的工具,强调做文章要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上述观点实际上反映了韩愈的文学思想。在“文以贯道”基础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进一步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以其《原道》一文为纲领的。关于“文以贯道”的“道”,他在《原道》中申明:“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韩愈将“道”严格限定在儒家道统范围之内,排斥佛教和道教,认为只有儒家才能救偏补弊,重塑人格。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命,以倡导古文运动的方式力挽颓风,立志复兴儒学。

【解读】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文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文艺的方向、命运和勃勃生机与这伟大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中国文艺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的飞跃,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方向就是中国文艺的方向。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胸中有大道,笔底起风雷。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 杨立新)

作者:   编辑:管鹏伟
上一篇: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谈近期疫情防控:坚持就是胜利
 【相关阅读】
上城视频 更多>>
上城新闻20210226总第531 ...
上城新闻20210205总第530 ...
上城新闻20210129总第529 ...
上城新闻20210122总第528 ...
上城要闻 更多>>
实干笃行彰显新担当 守正创新实现新作为
· 战疫,进行时!
· 我区持续深化无疫创建“一张网” ...
· 奋力绘制“美好教育”共同富裕新 ...
· 志愿展风采 亚运添精彩
· “迎亚运”道路建设有了“专职管 ...
媒体聚焦 更多>>
上城构筑品质生活新高地 探索共同富裕“试验田”
| 袁家军王浩来我区检查指导疫 ...
| 刘捷来我区、余杭区检查指导 ...
| 我区文化产业多点开花 今年 ...
| 上城抛出“政策福袋”吸引长 ...
| 小营街道给身边的“营火虫” ...
美丽上城 更多>>
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 ...
西江千户苗寨
热闹的雷山苗年
红色赞歌 生日祝福 ...

联系电话:0571-87812128 E-mail:hangzhousc@163.com 2006-2007 © hzsc.hangzhou.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浙ICP备11041366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上城区新闻报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