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然来袭,整个上城闻令而动,冷静、研判、决策、排查、管控、防患……上城速度背后是全体上城人汇聚而起的强大合力,上城誓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逆行人”不断涌现。他们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不惧风险,冲锋在前,让人敬佩。
上城人相信,终有一日,疫情会成为过去式。大家摘下口罩,热情拥抱,愉快交谈。见江河奔流,岁月多温柔,共享美好时光。
盯紧疫情防控薄弱点 上城这样守护你我安全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上城对辖区建筑工地工棚、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厂区宿舍等防控薄弱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筑牢项目“防疫关”
建筑工地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
始版桥未来社区项目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同时,全面加强了防疫物资储备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测体温、查双码、戴口罩”的进场规定和环境消毒。
上城城投督促各在建工地落实应急预案制定、人员登记管理、防疫物资储备、场地消杀等,在德寿宫项目工地,通过“日结日清”会议、日常巡查等方式,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做好工地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
笕桥街道横塘社区针对建筑工地工棚、城中村等防疫薄弱点通过网格化、地毯式的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管住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
江河汇项目部加强工地网格化管理,聚焦提升防控工作实战能力,强化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演练,严格执行双码查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时刻紧绷防疫弦,严把防控关,守护工友安全。
织密全区“安全网”
在上城其他区域,相关工作人员也都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守住入口关,科学精准排查,切实做到人、物、环境同防。
清波街道盯紧防控薄弱点,坚持做到巡查走访不间断,工地摸排全覆盖;人员管理再加强,进出登记全覆盖;防控措施要到位,消杀作业全覆盖。
小营街道对辖区内所有建筑工地项目进行排查,加强对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的宣传。同时,要求工地在防疫期间依法规范劳动用工,按时发放工资。
望江街道联合执法所,长效化落实“零点行动”和“一日三查”机制,每日出动30余人次,重点针对27个在建工地、甘王路以北老旧住宅小区,统筹推进防疫和安全大宣教、大排查。
疫情防控,无物业的老旧小区一直是难点。南星街道针对老旧小区敞开式管理的实际,加强对辖区电厂二宿舍小区综合管理,针对性地封闭部分出入口,并增设疫情防控监测点,从而撑起健康安全“保护伞”。
紫阳街道定期检查辖区工地防控情况,多方面、多角度普及科学疫情防控知识,确保工地遇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工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闸弄口街道全面落实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在工地入口处安排专人值守,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并监督佩戴口罩。
凯旋街道以“四不两直”方式,从出入口亮码、测温、戴口罩,到工人工棚和居家隔离楼道的消杀、垃圾清运、应急处置措施流程说明等工作,一一进行督查,强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采荷街道辖区共有14个在建工地,其中不乏未来社区双中心、未来社区旧改和邵逸夫医院等重点项目工地。街道对工地开展多次突击巡查,对进出人员亮码、工地人员管控、场地内消杀等内容进行重点检查。
四季青街道着重对施工现场各区域的人员进出管控、测量体温、查验双码、防疫消杀、人员聚集及佩戴口罩等进行检查,实地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等情况。
彭埠街道成立工地疫情防控专班,组建建筑工地防控组,分片区下沉对建筑工地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确保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
九堡街道各社区(村)根据自身实际创新防疫举措。三村村、宣家埠村两个行政村采用电子打卡巡更的办法,每小时查看点位情况进行打卡,确保老村社居家隔离管控无死角。
疫情防控碰上冬至祭扫,丁兰街道一刻也不敢马虎。从卡口设置到人员配备的每个环节,事无巨细,严格把关,结合人防技防实现疫情防控无漏洞,并利用云上皋城数字化管理平台引导大家“云祭拜”。
杭州钱塘智慧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第一时间成立防疫专班,每天对在建工地进行全面、滚动式排查,要求各工地加强值班力量配置,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密切关注疫情和现场人员身体健康情况。
我在!我上!我可以! 疫情中疾控铁军在逆行
12月7日上午9时18分,区疾控中心接到上级部门的疫情指令,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班子靠前指挥,全体应急队员迅速集结,疾控铁军又一次以战时状态全力投入这场与新冠病毒赛跑的战斗。在有限时间,中心迅速组建疫情信息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环境消毒、病例采样检测和物资后勤保障五支战“疫”先锋队。
作为疫情防控的“排头兵”,五支先锋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加强疫情监测、迅速查明疫情、提出管控方案、开展疫点处置,有效控制疫情,以务实的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截至12月19日,共出动小分队660人次,采样检测8459份,消杀63处,指导辖区15处隔离点开展规范管理,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疫情信息的“雷达兵”:
嗅觉敏锐日夜监测
疫情信息监测组由4名清一色业务骨干女将组成。她们迅速收集疫情信息,开展病例追踪、隔离点和密切接触者管理追踪,从白天到黑夜,紧锣密鼓、无缝衔接,同时负责每日疫情监测、排查、报告、预警、统计分析,是疫情作战核心团队。“小马达”王双英从7日开始每天只睡3-4小时,已好几天没见到的宝贝儿子,跟着爸爸来单位找她,“妈妈,我想你了!”见到妈妈,4岁的儿子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95后女孩杨茜眼里已布满了红血丝,连日的睡眠不足让她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她说现在真想好好地睡个觉。女将们最期望的是所有病例早日健康归家,所有密切接触者早日解除,所有隔离点“归零”。
流行病学调查的“福尔摩斯”:
迅速破案奔走现场
“你去过哪里?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去哪里看过病?”……这些看似简单的话疾控的流调人员每天要不厌其烦地问上数百遍,他们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被调查人员的信息。流调人员要负责每一例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排摸病例活动轨迹,寻根溯源,是疫情防控的“狙击手”。
“平均一分钟要打2个电话,我们要快、更快,再快一点!”他们快速查找病毒来源,切断传染途径。他们连续作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困了,在桌上趴一下,饿了,啃几口面包。他们研判病例,制定管控措施,每一天都在“破案”,都在和病毒抢时间。徐玲刚电话流调了半个多小时间,结束后马上又奔赴疫点对密接病例的25名接触者开展流调,回到单位已是深夜12点多。此时她已饿得头浑身无力。由于忙于调查长时间顾不上喝水,加上连日的睡眠不足,她的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了。尽管他们早已口干舌燥,疲态尽显,但谁都没喊一声累。他们最期望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病例的轨迹都排摸清楚,所有病例的源头都能够正确锁定,通过病例搜索到的密切接触者都健康无恙。
疫点环境消毒的“消防员”:
负重前行歼灭病毒
他们就像“消防员”,负责对疫点和重点场所开展环境消毒,对可能污染的公共部位开展终末消毒,对辖区隔离点和重点管控场所开展专业指导。为了尽快消除隐患,切断传播途径,消杀队员穿戴上严实的防护装备,拖着40余斤重的消杀装备,不分昼夜地逆行。他们在疫点往往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长时间呼吸不畅的穿戴,队员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消杀队员还要兼任流调、采样等工作。王竞雪7日至8日连续参与了密接调查、人员与环境采样、消杀等工作,一天一夜的高强度工作使她走楼梯时一翘一拐的,但她依然笑笑说:没事,只是腿有点酸……他们最期望的是战斗过的地方,成为最安全的地方,不再有新发病例。
病例采样检测的“排雷兵”:
火眼金睛披星戴月
检验科的19名业务骨干分成采样组和检测组连轴作战,他们要负责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工作。他们每天都在面临高危风险,采集样本时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被感染的风险随时存在,不管从生理上、心理上,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们依旧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只为早点揭开“病毒”真容。疫情发生以来,PCR实验室的12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战队队员通宵达旦3次以上。身怀六甲的三胎妈妈金轶卉在坚持,护腰上阵的吴爱萍在坚持……“常常我们做完一拨,想在过道里稍微休息下时,第二拨样本又送过来,就继续开始做。”每天只睡2个小时的检验科长方叶珍说,虽然大家每天工作下来都非常疲惫,但是他们都没有怨言,觉得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当每批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是“阴性”时,他们都会感到欣慰。他们已连轴奋战数日,虽然都都已脸色憔悴,但护目镜下的眼神依然坚定。
保障前方打仗的“快递员”:
身兼数职默默奉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组要负责消毒物资、实验室采样物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应急物资,协调中心各项工作安排和工作人员后勤保障等工作。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有的从不抛头露面,却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们为的是防控物资能够得到充分补充,防控人员安全能够得到有序保障;为的是从前线战友回大本营有一口热腾腾的饭菜,补充能量再出发。他们最期望的是大家可以安安心心回家团圆。
我在!我上!我可以……只要一声令下,上城疾控的95名应急队员纷纷报名投入战斗!有刚回到家又急匆匆赶来的,有刚吃上一口饭马上放下筷子的,有刚消杀好又去流调的……他们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家人,把自己的病痛放在一边。秉持初心,逆向而行!“要用我们每一天的应急状态,去换杭城百姓的日常状态;要用我们不眠不休的二十四小时,去换老百姓平平稳稳的二十四小时!”上城疾控的抗疫铁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为了百姓的健康和平安,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默默地在抗疫一线全力奋战着!
“疫”路前行 感恩每一个你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战役,有直接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也有来自各方的暖心力量。采样人员、检测人员、社工、转运车司机……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都是这个“战场”上无可或缺的一份子。
出警用时9秒83
上城警察在防疫一线刷新“中国速度”
12月16日18时,城站火车站广场发生惊险一幕:一名旅客乘坐电动扶电梯时不慎摔倒滚落,危机时刻只见两道藏蓝色如闪电一般冲向扶梯处,火速展开救援,及时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原来当晚,李女士前往城站准备坐火车回老家。在乘坐电动扶电梯时,由于携带的大件行李太过沉重,导致她不慎摔倒滚落。虽然也有其他旅客同乘电梯,但见此突发情况,所有人一时间都慌了神。在这紧要关头,距离电梯六七十米处正在巡逻的上城公安站前派出所“第二警队”许明煌和刘传光看到后立刻如闪电般冲向电梯。许明煌眼疾手快地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刘传光一个箭步跨上电梯扶住李女士。
整个救援过程前后仅用不到10秒钟。所幸施救及时,李女士除了一两处轻微擦伤,身体并无大碍。
见李女士拿了这么多行李,许明煌和刘传光又帮助李女士搬运行李,并护送其安全进站。
“黄晓明同志,命令你,必须休息一天!”
艺人黄晓明发微博:必须休息一天!
“被官微@了,差点以为自己接到强制休息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身处杭州湖滨街道防疫一线的黄晓明同志必须休息一天!”艺人黄晓明在微博上点名湖滨街道的黄晓明同志。
这条微博,也引发许多网友共鸣。然而,“我是部队出来的,这是我工作生涯中,唯一一次抗命。”疫情当前,身为湖滨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的他坦言。
16日下午,收了一辈子奖状、证书的黄晓明,竟然被塞进一张“强制休息令”,上面写着:“黄晓明同志,你主动担当,坚守防疫一线,这种敬业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肯定和赞扬,但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健康的体魄,经街道党工委决定,要求你立即停止工作,于明日起强制休息一日。”
街道这般“体贴”,让黄晓明很感动,又把组织对他的关心化作了动力。他觉得,“强制归强制,我自己身体没问题,疫情当前,工作根本放不下。”
——湖滨是个什么地方?人来人往之地,辖区商铺2600多家,光湖滨步行街就有1400多家,去年人流量达5000万次,没有疫情是商贾繁华,一来疫情是“压力山大”。
和往常一样,黄晓明昨天早上六点便已经到岗,沿着中河高架,查看沿街商铺和湖滨步行街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时候早餐店和菜摊都开出来了,要去店里看工作人员是否落实佩戴口罩、检测体温、核验健康码、防疫消毒等情况。”
转完一圈后,他又来到东坡路社区与岳王路社区,询问社区工作人员的值班情况,他叮嘱说,“要降温了,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还需要什么物资,需要力量增援的话,尽管讲。”
10点半,他又来到位于祖庙巷33号的湖滨街道核酸检测点。下午,这里会为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从业者进行核酸采样,他要来盯着,看现场安保情况、消杀情况、现场秩序等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自12月7日新冠疫情防控响应启动以来,这些细致而又重要的事情,成为黄晓明每天的例行工作。而这些天,他只是中途回家了一趟,其余时间都睡在办公室里。
出现在办公室的黄晓明,让同事很意外,“啊,你不是强制休息了吗?”——忽然间,又觉得不意外,“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放不下工作。”
和黄晓明一起收到“强制休息令”的,还有东坡路社区党委书记朱江伟。高强度的工作,让朱江伟嗓音沙哑。收到强制休息令后,他特地赶回家给儿子做了顿饭,并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组织关爱,大魔王(朱江伟儿子)今夜不吃外卖。”
脱下嫁衣直奔隔离点
“95后”新娘三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
12月16日中午,张海燕回到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觉。她管着上城区一半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大数据,每天一睁眼,就要挨个查验核酸检测结果,再一一与属地街道确认,并联系驻点医生通知确认结果。一通忙活下来,至少要打几十个电话,争分夺秒到“脸不洗,牙也不刷”。三天加起来,她只睡了两三个小时。
张海燕是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已在上城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了650多天。14天一班,24小时待命;轮班结束,回家进行7天居家健康观察,算是“休息”——因为特殊的工作节奏,她不能常回家,和恋爱三年的男友“明明在同一个城市,却像在谈‘异地恋’”。
半个月前,张海燕刚刚踏入婚姻殿堂。现场,她终于面对面见到了今年元宵后再没见面的父母。而为了尽可能不影响工作,婚礼第三天,她刚脱下洁白婚纱,又穿上同样洁白的防护服,继续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分隔杭绍两地齐心抗疫
家人但求“浙”里疫情早日退散
作为丁兰街道疫情防控专班人员,赵家苑社区的社工冯钰奕为了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转码问题,经常街道和社区两头跑,有时候午饭直接变成了早晚饭。
最近,冯钰奕四岁大的女儿每天都整夜犯咳嗽。晚上十点多到家后,她还要整夜照顾女儿,偏头痛犯了,就吃些止疼药缓解。而小冯的老家,正是本次浙江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上虞。
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小冯每天都会抽空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个视频电话寒暄几句,也叮嘱父母配合支持防控工作。父亲也深知女儿的辛苦,虽然处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却毅然报名参加村里的防疫志愿者工作。穿上红色志愿服后,父亲骄傲地和女儿说:“你看,我也当上了志愿者!爸爸和你一起战斗!”
1月3日就是小冯母亲的生日了。问起生日愿望,冯妈妈只说:“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过年能吃上一口团圆饭!”
一整天都在路上
他有时连续几小时都喝不上水
张春雷在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是一名救护车驾驶员,负责送居民去集中隔离点。他有个习惯:不在车上放饮用水,因为没有必要。为了尽可能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他开车时一路戴着防护口罩;到了小区门口,张春雷也不能下车。有时候,他连续开车几小时都喝不上水。
把居民送到隔离点后,同事会用酒精喷洒车辆消毒,张春雷就在车上继续等着。长时间坐着,屁股麻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一看时间,早就过饭点了。
有天晚上,张春雷跑完最后一趟任务,已经是凌晨4点多。而在这之前的几个小时,他其实回过一次家,只不过刚洗完澡,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回到单位后,张春雷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脱去防护服,边脱边消毒。“刚经历的时候,每次脱衣服,我还要刻意回想步骤,现在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了。”
张春雷的同事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打雷哥的电话,就一定能找到人,他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七八个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