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个个围挡撤除,我区笕桥街道、紫阳街道、小营街道、闸弄口街道的多个社区、小区相继调整了管控措施,此前受疫情影响封闭管理的区域恢复了往日热闹景象。
与此同时,在上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大屏上,新冠疫情防控系统正随之发生实时变化:疫情地图上,代表区域解封的绿色房子标识逐渐增多;一旁的大数据核查管控列表中,居家健康观察的人数减少了,转向日常健康监测……
“疫情突发以来,上城有多个街道涉及部分小区、写字楼落实封控要求,我们紧急上线疫情数字驾驶舱,汇集疫情地图、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点管控、大数据核查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为快速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区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驾驶舱中,封控区用红色房子标识示意,点击标识后,封控人数和最新核酸检测情况一目了然;集中隔离点管控列表中,全区集中隔离场所的已用和可用房间数实时滚动,“便于第一时间快速安置隔离人员。”
该负责人说,接下来疫情数字驾驶舱将陆续开发新场景,通过申请省、市数据回流接口,进一步提高数据实时性,完善疫情趋势风险预警功能。
实现精密智控的不只有指挥部的“大屏”,还有社工手中的“小屏”。疫情发生以来,闸弄口街道机神新村8幢楼房712人纳入管控。作为上城“一表通”数字应用场景试点,濮家联合社区通过与上级系统打通的数据仓,及时掌握辖区居民核酸检测和健康码情况,同时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建立服务清单。
就在前两天,社工傅雁飞通过“一表通”数据仓了解到居民李大伯有配药需求,主动联系确认情况后,将需求编入可共享的服务清单。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志愿者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为李大伯送药上门。
除了实时联动社区情况,闸弄口街道推出“一码安”数字场景,通过前期在1149家商铺张贴的防疫二维码,每天滚动巡查、扫码提交防疫检查结果,后台分类转发给执法部门或社区网格督查整改,共汇集、整改问题120余件。
当社工忙不过来时,清波街道请出了智能社工“小清”。“小清”能在一天内拨打上万个电话,并同步发送短信。“社工疫情防控工作量很大,‘小清’能协助部分排查工作,便于社工高效开展进一步核查。”清波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健康码变色,南星街道推出了“健康码异常报备二维码”,有需求的居民可在网上自主开展个人信息填报,减少社区电话询问量和信息录入量。截至12月14日,已有178人通过该二维码实现自主申诉,社区均已跟进转码。
围绕区内专业市场、农贸市场、药店多的特点,区市场监管局利用“疫情防控在线”“药店疫情监测警戒系统”等平台进行在线巡查,实时督导专业市场、农贸市场、药店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发挥好“哨点”监测作用,目前已发出整改提醒105条,全部实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