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商家资金链断裂、卷款跑路现象层出不穷,导致消费者“办卡容易退卡难”“有卡在手也无法消费”,陷入维权难的尴尬境地。
为更好破解这一难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探索搭建预付卡数字化监管平台“e付保”,市民可通过关注“上城e付保”公众号或是在“e付保”发卡商家处扫码使用。
据了解,“e付保”通过商户前台摆放的二维码为入口,即可实现预付卡监管、预付卡经营、纠纷化解和市场监管等功能。按照行业与归属街道分类,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负责督促发卡商户入驻“e付保”,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商户登记信息,给商户发放预付码。同时,平台整合工商、信访、税务、法院判决、社保、信用、银行资金等10项关键数据,构建发卡商户评价指标体系,赋予“绿码——理性充值,黄码——谨慎充值,红码——禁止充值”三色预付码,形成预付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实现风险“即时感知”。
“过去对预付卡备案管理以阶段性专项整治为主,现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e付保’获取各自行业的发卡信息,平台算法会全覆盖、全天候、全自动监测,以数字化智能监管手段解决了预付卡纠纷后知后觉、监管滞后等问题。”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预付资金监管问题,“e付保”创新引入“资金存管+保险”模式。考虑到发卡商户配合度与实际监管需求,我区将银行资金存管、支付、结算系统接入“e付保”,构建预付卡资金监管、经营、消费、保险一体化网络,对商家预收资金实施“30%存管+70%保险”,即消费者通过“e付保”充值一笔金额后,平台会自动对其中的30%预收资金在银行账户中实现存管,对未存管的70%预收资金由保险进行覆盖,该笔资金在未来消费过程中等比例释放,实现预付资金百分百保障。假设出现商家卷款跑路等预付卡问题,则消费者对应“e付保”账户余额30%资金还在存管账户中,另外70%资金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此外,平台还可实现“一键投诉”功能。“e付保”的纠纷化解模块创新性加入了企业和解功能,发起投诉后3个工作日,平台会先在商户端予以提醒,先由商户与消费者协商和解。如消费者不同意和解方案,这起投诉件将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分单至相关部门,有效提高预付卡纠纷化解、行政执法效率。
自“e付保”应用试运行以来,我区预付卡消费纠纷数量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据统计,2021年1-12月,我区累计受理预付卡投诉2318件,同比下降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