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区司法局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理念为引领,突出数字转型、云上服务,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有效覆盖。
把准数字时代之“脉”
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复苏,区划调整方案的落地实施,区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量骤增,月均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法律援助事项受办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
“同志,我家里有小孩子,你们能网上咨询吗?”“我们这边有十几号人,跑来跑去真的太麻烦,能不能帮我们跨区办一下?”一面是企业用工、劳动报酬、婚姻家事等多个领域纷至沓来的需求,一面又是分身乏术的受援人。如何进一步回应群众需求,简便办理流程,优化案件流转速度,成为摆在区司法局面前的难题。
幸运的是,今年全省召开的数字化改革会议,为这一议题把准了脉络。全局围绕“数字法治建设”总目标,积极推动实时咨询、律师超市、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6大类23项业务由线下向云上迁移。
同时,为了让公共法律服务更贴近民生,区司法局承接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应用试点工作,成为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全省数字化转型的唯一的先行者。通过深化法律服务“大数据”建设,运用“互联网+智能化+法律服务”的新模式,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探索推进群众需求、业务数据的融合、归集与研判。
目前,该试点已组织专家针对可行性、安全性、共享性等开展专题论证,并启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业务的线上迁移与数据融合工作。
扎牢便民实效之“根”
“法律服务产品的投入也好,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也好,最关键的还是在为人民服务这个根子上。”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金兰表示。
今年,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体系,借着数字改革的春风,我区民事法律援助网办率达到100%。数字化的手段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让法律服务变得更加精准和便民,群众的满意率也不断提高。以法律援助为例,群众通过“12348”、浙江法网、人工智能自助机等“线上”通道申请法律援助,每一个案件都能当日即收即办,平均个案流转时间增速50%以上。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受办了341件各类法律援助、帮助案件,案件量同比增长26.6%,约1338人次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受益。
接下来,区司法局将积极研发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专区”,做好业务的云上迁移,让符合申请条件的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绘好上城数字改革蓝图,助推法治上城建设。